首页

教学质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正文

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6-12-01    点击:

 

 

 

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太原科技大学编制

201411

 


  

一、学校概况

二、本科教育基本状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专业设置情况

3.本科在校生情况

4.本科生生源质量

5.体质健康测试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情况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3.引进和聘用高水平人才情况

4.选派骨干教师深造、交流情况

5.经费投入情况

6.图书、教学用房、设备情况

7.本科开课情况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3.推进教材建设

4.强化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

5.强化实践教学

6.鼓励教学研究

7.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8.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2.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3.专业评估情况

六、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

2.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3.毕业生就业情况

4.攻读研究生情况

5.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6.就业特色与优势

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上一年度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2.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附件


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厅函[2014]35号)文件精神,现正式发布《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校概况

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1952年山西省政府创建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1955年长春汽校锻压专业教师、汉口机器制造学校锻冲专业师生整建制并入。1960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师生整建制并入。1998年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同年,山西省化学工业学校整建制并入。

经过六十多年建设,学校现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哲、教育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主校区、南校区和晋城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安全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等16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设有57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13个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资格。各类学生30000余人。

学校设有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山西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8个省重点(建设和扶持)学科以及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试验教育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创新区等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和全国同类院校前茅,部分特色优势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多次荣获全国和山西省大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参与了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载人航天、核电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攻关任务,先后4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和数十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先后与中信重工、三一重工、洛阳轴承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由学校与太原重工合作研制的大型空间七杆机构滚切剪机、十五辊组合式矫直机等成果广泛应用于宝钢、首钢、太钢等上百家钢铁企业,形成系列化、成套化技术优势,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面向未来,全体科大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术,开放办学”理念,坚持“质量建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方针,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为实现特色鲜明和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校坚持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基本目标,以巩固和发展服务于重大装备制造业特色优势学科为核心,努力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较强、能主动适应服务面向定位的高素质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

其中,工程型人才培养倡导“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际、致力于实效”的工程教育传统和精神,结合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循工程行业的工作特质和职业诉求,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工程知识、工程设计、工程实施、价值判断、社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截至2013年底,学校本科专业共覆盖8个学科门类、31个专业类别、共计57个专业。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与物联网工程2个专业。其中,工学类专业35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61.4%;理学类专业5个,占8.8 %;经济学类专业2个,占3.5%;管理学类专业5个,占8.8%;法学类专业2个,占 3 .5%;文学类专业2个,占3.5%;艺术类专业5个,占8.8%;教育学类专业1个,占1.7%,工科办学特色十分鲜明(见附表1)。

3.本科在校生情况。2013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102人,其中本科生12843人,专科生2615人,硕士生1562人,博士生82人,本科生占总学生人数的75.1%。本科生较上年增加了2525人。本科生校区分布情况为:主校区10982人,南校区1335人,晋城校区526人。

4.本科生源质量。2013年,学校共有51个专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新生共4609人。其中,在山西本省录取2775人,在其他省录取1834人;理工类4084人,文史类314人,其他211人。

2013年,学校在山西录取普通文理科新生中,理科最高分512分,最低分467分;文科最高分513分,最低分495人;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比录取线高36分和27分。录取新生成绩较前几年有较大提高,其中,山西省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

5.体质健康测试。2013年,全校本科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总人数11524人,其中优秀207人,良好2052人,及格2878人,总达标率为44.5%(各分项目及格率统计详见表2)。

2: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格率统计表

序号

项目

达标率

男生

女生

1

身高体重

64.9%

69.6%

2

立定跳远

73.5%

70.8%

3

肺活量

76.1%

74.2%

4

50米跑

77.4%

70.2%

5

引体向上

11.5%

6

1分钟仰卧起坐

65.2%

7

800米跑

53.2%

8

1000米跑

52.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情况。2013年,全校专任教师106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38.76%。其中,有教授1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4人(占到教师总数的20.9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69人(占到总教师数的62.64%),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821人(占到总教师数的76.87%)。生师比为16.7:1。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2013年,全校共开设课程982门,其中,教授为本科生授课197门,教授承担本科课程门数比例是20.06%。共有90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总数的69.23%。

3.引进和聘用高水平人才情况。2013年,学校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名,副教授1人,“985”院校硕士20人。全年外聘院士6人,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3人。全年新评聘教授8名,副教授28名。

4.选派骨干教师深造、交流情况。2013年,全校在职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人,博士后进修教师1人。全年共24名教师进行了国内外访学,其中国外访学16人,国内访学8人。12人先后参加了为期三个月至一年时间不等的国外学术交流或进修。

5.经费投入情况。2013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2606.69万元,生均2029.7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共投入287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584.1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824.9元。

6.图书、教学用房、设备情况。我校生均教研仪器设备值11109.8元,生均纸质图书74.3册,电子图书1065580种、电子期刊17228种,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5.4平米,生均宿舍面积5.7平米,生均实验室面积7.56平米,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座位109.9个,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22.6台。

7.本科开课情况。2013年,全校共开设课程982门,总计2355学分。按学分计,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总学分比例是:工科类专业24.47%、理科类专业24.39%,管理学专业24.55%,经济学专业24.15%,文学专业22.43%,法学专业26.85%,教育学专业25.5%。选修课学分所占总学分比例13%。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013年,学校继续推进2011年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优化。该培养方案由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教学环节及素质拓展五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由学校统一安排。该平台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其中,必修课模块为全校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大学语文、军事理论、军事训练等;选修课模块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程,选修课模块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工程技术等5大类,要求本科专业学生在5类选修课程中至少选3类,且文科学生至少选修1门自然科学类或工程技术类课程,理工科学生至少选修1门人文社科类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从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中选择1门。学生至少修满12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是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相近相关专业打通的基础知识模块,或称之为主干课程。该平台一般安排15-20门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公共基础)、学科大类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

3)专业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主要体现各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形成较完整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平台分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两个模块。专业必修课原则上按专业方向要求分模块设置,每个模块学分相同。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将熟练掌握该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选修课模块是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设置,具有广泛性、前沿性等特点,专业选修课学分在10学分左右。

4)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教学、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公益劳动等。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为:文科类专业15%以上,理工类专业25%以上。

5)素质拓展。素质拓展培养指在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活动、社区工作或社会服务活动;或完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的课题项目;或参与开放实验室项目;或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或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或在某一方面(如外语)提出更高要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

2013年,我校围绕培养方案特点,继续在三个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努力结合国际标准、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优化通识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积极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2013年,国际工程联盟大会经过正式表决,全票通过接纳我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根据《华盛顿协议》的规定,预备成员通过规定的审查和评估可转为正式成员。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通过认证,是国内目前通过认证的25所高校、28个机械类专业之一,也是山西省首个通过该认证的学校和专业。该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将得到《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承认,有利于毕业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2.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2013年,全校共设置有57个本科专业,分布于工、理、经、管、文、法、教育、艺术八个学科门类中,其中理学和工学专业40个,占到专业总数的70.2%。尤其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专业领域设置了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铸造、模具等10个专业方向,保留了重型机械行业专业的特色。

2013年,学校新增物联网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个专业。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车辆工程专业通过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审核,被山西省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2013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批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截止2013年年底,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山西省特色专业5个(详见表3)。

学校坚持“出精品,上水平”的建设思路,截止2013年,学校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27门,新增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人类力量与智慧的延伸—物料搬运装备》(详见附表4)。

3: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西省特色专业一览表

专业名称

特色级别

批准时间

负责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

2008

徐格宁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

2008

李永堂

自动化

国家级

2009

孙志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

2010

曾建潮

工程力学

国家级

2010

崔小朝

环境科学

山西省

2011

钱天伟

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西省

2011

柴跃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山西省

2012

韩如成

工业工程

山西省

2012

李亨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山西省

2013

白尚旺

3.教材建设

2013年,我校使用教材1200多种,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规划教材占78%以上。我校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正式出版的教材7部(见表5)。结合我校专业特色2013年完成了机械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的建设(见表6)。

5:学校2013年主编、参编教材一览表

书名

作者

参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理论力学

牛学仁

 

国防工业

2013.9

当代大学体育教程

 

居向阳

北京体大

2013.7

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

杨国庆

居向阳

北京体大

2013.7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王伯平

朱建儒

机工

2013.9

焊接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吴志生

柏艳红

化工

2013.4

物流系统集成技术

 

蔡江辉

北大

2013.7

起重机械

文豪

孟文俊

机工

2013.9

6:学校主编机械类特色专业规划教材一览表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机械装备金属结构设计

徐格宁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9

叉车构造与设计

陶元芳 卫良保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2

起重机械

文豪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9

铲土运输机械设计

连晋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10

矿井提升机械

晋民杰 李自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9

液压挖掘机

史青录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3

工程机械设计基础

张洪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9

现代施工工程机械

张洪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7

机械工程软件技术基础

陶元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6

机械CAD应用技术

陶元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4

4.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

2013年,学校新增省级教学名师3人。截止2013年底,我校共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18人,校级教学名师32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立潮教授和应用科学学院崔小潮教授分别被聘为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5.强化实践教学

2013年,学校围绕工程专业的能力培养和职业要求,继续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涵盖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设计的全面性与严格性,突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的工程教育模式。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为41-43周,课程时数占到总课程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013年,学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获批为山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起重运输与工程矿山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力学性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获批为山西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全校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见表7)。

7: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室名称

级别

批准年份

1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省级

2008/2005

2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6

3

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7

4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7

5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8

6

材料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9

7

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10

8

化学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13

依托企业和社会资源,探索教师“走出去”和工程师“进课堂”实践教学机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就业协议及未来工作特点,到企业进行相关毕业设计,并实行学校和企业二级导师制度。加大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00万元建设的“太原科技大学-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于2013年获批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截止2013年年底学校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78个实习实践基地。

2013届毕业生中60%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围绕企业生产实际,毕业设计(论文)的优良率达到58.8%。

6.鼓励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2013年,学校继续加大对教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全年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项、省级立项12项,校级立项44项,其中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立项的省级项目有6项,校级项目有33项。

7.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2013年,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并承办了2013“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大赛(山西赛区)。全年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15次,参赛学生260人次,共获得国家级奖项  38项,省级奖项155项(见附件1),9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见附表8)。

8.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拓宽教师、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2013年学校先后与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外大学拟定了师生交流具体方案,并积极开展学术访问和科研合作。

随着学校对外合作交流的拓展,本科教育教学对外交流也日益加深,与国外高校本科生互培工作顺利推进。2013年共4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特别是与美国奥本大学双边合作建立了长效机制,学生交流、教师访学活动频繁。2013年学校与奥本大学合作的“2+2”环境工程专业国际合作班正式招生,按照美国奥本大学及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规范,我校专门制定了“2+2”国际班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于2013年9月顺利实施。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06年)的洗礼,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观念,学校明确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教学专题工作会,把本科教学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要点中。学校确立了校领导分工联系学院制度和工作机制,校领导深入学院(部)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2013年学校在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召开三次校长办公会,专门研究本科教学工作。

2013年,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教学常规为抓手,把握教学各环节,强抓教学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推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积极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努力做到教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和程序化。先后出台了《太原科技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太原科技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太原科技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等与本科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规范教学环节、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监控力度等举措,构建了目标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13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主要教学环节检查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过程监控观测点(见图1)。学校实施校院两级教学质量日常监控体系,校级工作的重点是宏观指导,专题调研,个别抽查等,院级督导的重点是保证教学各环节质量内涵及监控教学日常运行情况(见图2、附表9)。

2.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2013年,网络评教的总体满意度90.3%,其中仪容仪表98.3%、教学大纲95.4%、教学方法和手段92.1%、教学内容91.2%、教学效果88.3%。

2013年,领导干部听课562门次,督导专家听课、督查共988门次,发现问题52个全部整改完成。

学校督导组督导专家除了听课外,还要进行试卷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实践教学环节抽查等工作,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二级督导组交流沟通。学校督导组每两周召开一次督导组工作会议,汇总、统计、分析发现的问题,并反馈到所在学院,由学院负责改进工作。

2013年,学校对晋城校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进行了专项教学检查,召开了由教学秘书、教学院长、骨干教师等参加的6场专题座谈会,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对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013年5月,学校对现有9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进行了中期


1:学校主要教学环节检查体系图

 

 

 

 

 

 

 

 

 

 

 

2: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图

 

 

 

 

 

 

 

 


检查。通过检查,基本摸清了我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开展专业建设提供了依据。

2013年11月底,我校组织开展了全校多媒体教学专项检查。旨在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规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3.专业评估情况

2013年,我校完成了应用物理学专业评估,评估的结果为良好。

六、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其中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调查学生学习满意度。

1)问卷调查。按不同专业和年级、按一定的比例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教学条件的满意度,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学生学习环境及学习条件的满意度,可享用教学资源的满意度,最满意教师的提名,最不满意教师提名等。(2)教师座谈会。主要参与人员是学校的中青年教师。重点对教学各环节和教学制度及教学方法征求意见和建议。(3)学生座谈会。了解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生对教学各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任课教师教学进行评价。(4)毕业生调查。通过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更加合理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持满意态度,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持较满意态度。学校对大多数学生满意的教师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表彰;对大多数同学不满意教师进行特殊跟踪检查和个别指导;对极其特殊不满意教师进行停课处理,由教学单位重新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不合格的将其调离课堂教学岗位。

2.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2013年学校本科毕业生总计2297人,其中毕业2295人,结业2人,毕业率为99.9%。授予学位2220人,授予率为96.6%,85人获得双学士学位。

3.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3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含考研率)70.59%,年终就业率达86.19%。其中企业签约985人,参加国家项目就业15人,灵活就业659人,升学319人。学校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4.攻读研究生情况

根据2014年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数据,学校2013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5.7%,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3届(8.2%)高7.5个百分点。国内读研比例较高的专业是环境科学(45%)、通信工程(36%)、电子信息工程(35%)、化学工程与工艺(31%),国内读研比例较低的专业是艺术设计(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7%)

5.用人单位评价

2013年6月,我校派出5支学生就业调研队伍赴全国各地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所得资料与数据进行了分析(见表10),找到我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10: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项目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工作态度

65.87

26.06

7.52

0.55

思想作风

73.76

23.12

3.12

0.00

专业知识

63.30

31.56

4.04

1.10

基础知识

33.21

58.90

7.34

0.55

组织协调能力

51.56

38.53

8.62

1.29

业务能力

37.06

45.14

12.11

5.69

承受挫折能力

49.54

42.39

4.95

3.12

身体状况

48.99

43.67

5.87

1.47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的社会价值在不断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这也说明,我校在多年教育中付出的巨大劳动和学校良好的育人传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6.就业特色与优势

1)职业特色与优势

2013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见表11)。从事“机械/仪器仪表”、“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低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从事“计算机与数据处理”、“销售”、“机动车机械/电子”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基本持平。

11  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职业类及月收入

职业类名称

占本校

就业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

本校从事

该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同类院校从事

该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机械/仪器仪表

29.4 

2996 

3107 

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6.8 

3773 

3820 

销售

6.3 

3535 

3518 

机动车机械/电子

6.2 

3110 

3178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

5.7 

3083 

3391 

参照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行业集中在机械五金制造业

2013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见表12)。就业于“机械五金制造业”、“交通工具制造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建筑业”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低于同类院校就业于同行业类的毕业生,就业于“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与同类院校就业于同行业类的毕业生基本持平,就业于“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高于同类院校就业于同行业类的毕业生。

12  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6位行业类及月收入

行业类名称

占本校

就业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

本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同类院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机械五金制造业

25.5 

2893 

3073 

交通工具制造业

9.5 

3066 

3278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6.8 

3497 

3439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6.8 

3334 

3817 

建筑业

6.0 

3216 

3418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5.6 

3741 

3501 

参照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3)用人单位集中在大型企业

根据2014年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数据,学2013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4%),与本校2012届(31%)相比有所上升,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3216元;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为40%与本校2012届(53%)相比有所下降,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3191元;就业于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比例为9%,毕业半年后月收入(3701元)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中最高(见图3)

 

 

3  2013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4)区域贡献度

根据2014年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数据,本校2013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0.6%的人在山西省就业,其次是北京14.2%和天津10.2%(见图4)。

 

 

4  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

七、存在问题及对策

1.上一年度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上一年度提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广大领导干部、基层教学组织和一线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1)在加强教育中心地位方面,我校先后出台了《太原科技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太原科技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太原科技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提升了广大教师投身本科教学的积极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的加大,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今后将继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使本科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2)在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规划了本学科的长远发展,注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体系框架,力求突出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教育教学特色,努力实现专业的个性化培养目标。

3)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面,注重正面引导,发挥二级学院质量监控的能动性。真正落实校、院、基层教学组织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以此加强教学主体自我保证教学质量的意识。规范调停课制度,用制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稳定、顺畅的进行。

2.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办学空间较为紧张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问题,学校一直面临着办学空间不足的发展瓶颈,导致部分生均办学条件偏低,尤其是生均占地面积、教学科研用房、体育运动设施及宿舍餐厅等办学条件方面,对教学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2013年由晋城市投资合作建设晋城校区正式招生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也在建设之中,预计未来办学空间紧张的局面将会得到缓解。但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晋城校区资产目前无法列入学校台帐计入统计,校实际办学条件要优于目前台面统计数据,如占地面积一项,学校实际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远高于目前帐面统计的77万平方米。    

解决我校办学空间紧张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出击,争取政府支持,增加我校占地面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晋城校区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办学基本设施建设力度。

2)教学质量测评体系有待提高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框架是在2006年形成的,虽然总体体系比较完整,能够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在规模、专业和课程建设、机构改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有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也面临着改进、提高的任务。因此,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应该把加强学生评教,创新教学质量测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测评技术和分析手段作为教学质量测评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测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注重整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教授上课率偏低

2012年,我校共有教授127人,其中90人为本科生上课,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70.87%;2013年,我校教授人数增至130人,为本科生上课人数仍为90人,占全校教授总数的比例是69.23%,相比较2012年,该比例有所下降。因此学校将研究并重构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教授投入本科教学的激励机制建设,使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成为本能,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性偏差。

 


1: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科

门类

类别

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法学

法学类

1

法学

030101K

社会学类

2

社会工作

030302

工学

材料类

3

冶金工程

080404

4

材料物理

080402

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0406

6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01

7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411T

电气类

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自动化类

9

自动化

080801

电子信息类

10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11

通信工程

080703

12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05

计算机类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14

网络工程

080903

15

软件工程

080902

16

物联网工程

080905

力学类

17

工程力学

080102

化工与制药类

18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19

制药工程

081302

生物工程类

20

生物工程

083001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21

安全工程

0829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22

环境工程

082502

23

环保设备工程

082505T

机械类

24

工业设计

080205

25

机械工程

080201

26

车辆工程

080207

27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4

2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2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203

3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206

矿业类

31

油气储运工程

081504

化工与制药类

32

能源化学工程

081304T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33

物流工程

120602

交通运输类

34

交通运输

081801

35

交通工程

081802

土木类

36

土木工程

081001

仪器类

37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301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38

市场营销

120202

39

会计学

120203K

电子商务类

40

电子商务

120801

工业工程类

41

工业工程

1207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4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

教育学

体育学类

4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40203

经济学

经济学类

44

经济学

020101

经济与贸易类

45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46

环境科学

082503

数学类

47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2

48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102

物理学类

49

应用物理学

070202

心理学类

50

应用心理学

071102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51

英语

050201

52

日语

050207

艺术学

艺术类

53

艺术设计学

130501

54

绘画

130402

55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56

环境设计

130503

57

产品设计

130504

 


4:学校山西省精品课程共享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主要成员

1

金属结构

徐格宁

高崇仁、高有山、李宏娟、杨恒

2

数值分析

王希云

陈培军、黄志强、王欣洁

3

模拟电子技术

高文华

闫晓梅、任青莲、曹俊琴、李东红、

黄庆彩

4

微观经济学

乔彬

吕月英、梁佳、李静、金波

5

材料力学

崔小朝

常红、戴保东、马崇山、赵子龙

6

高等数学

张雪霞

杨斌鑫、张新鸿、董安强、原军、朱烽

7

管理学

李亨英

何云景、刘瑛、郭玉冰、常洁

8

自动控制理论

李虹

邵雪卷、陈志梅、王健安、孙前来、

王银

9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

李秋书

王宥宏、郝维新、罗小萍、王芳

10

材料科学基础

张代东

田玉明、宫长伟、柴跃生、郑建军

11

起重机械

文豪

王全伟、秦义校、姚峰林、渠晓刚

12

连续输送机械

孟文俊

张亮有、韩刚、姚艳萍、宁少慧、

孙晓霞

13

工业车辆

陶元芳

卫良保、杨恒、周利东

14

算法与数据结构

张荣国

张素兰、胡静、李晓明、刘静、李富萍

15

软件分析与建模

白尚旺

高改梅、武妍、党伟超

16

大学物理实验

魏计林

陈琳英、邱选兵、刘渊、李旭峰、杨旭东、王建荣、李传亮、李晋红、张艳霞

17

工业催化

王远洋

潘瑞丽、张铁明、苏深

 


附件1:2013年学校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竞赛活动及获奖情况

1.2013“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三等奖1人,省级特等奖1人,省级三等奖1人;

2.2013“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省级一等奖1人 ,省级三等奖1人;

3.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2人,省级二等奖10人、省级三等奖21人;

4.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8项;

5.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7人,国家级优秀奖19人,省级一等奖7人、省级二等奖19人、省级三等奖35人。 

6.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共有25个队参加,是历年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12项、省级三等奖8项;其中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小松老师指导的参赛队获得了12年来久违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7.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四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山西省第五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3件作品荣获金奖,1件作品获得银奖,6件作品荣获铜奖,2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8.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我校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5人;

9我校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山西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10.2013年,我校“节能竞技赛车的研制”等9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省级立项30项,校级立项81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

11.2013年,我校“电子与控制综合创新实践平台”申报获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12.我校应科学院学生刘路路完成的《基于ARM的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设计》论文入选了于2013年11月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论文集,并在大会现场宣讲了自己的论文,为我校争的了荣誉。

13.2013年,学校团学组织及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了学校85%以上的学生参与进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附表8:2013年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一览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姓名

职称

201310109001

节能竞技赛车的研制

  

201012070108

连晋毅

教授

201310109002

通用本安电源短路火花能量抑制器

韦晓璐

201115030124

  

教授

201310109003

基于移动商务的定位服务理论与应用研究

李业凤

201116010115

任利成

教授

201310109004

大型环筒件成型新工艺研究

郭丰伟

201014030206

田继红

副教授

201310109005

公共体育课三自主模式下的体育游戏开发研究

刘骆沙

201013010116

  

副教授

201310109006

EPS切割机的研究与结构设计

李海鹏

201014030408

王荣峰

副教授

201310109007

母婴自行车设计与开发

袁泽峰

201112010129

岳一领                                

副教授

201310109008

高强铝合金热变形参数分析与改进

  

201012030629

  

副教授

20131010900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

贾正正

201120030109

乔钢柱

副教授

 


附表9: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临近观测点分配表

项目

教学质量监控

与评估中心

教务处

学院

学生处

教学纪律

 

调课

 

备课

 

 

教学进程表

 

 

教案、讲义、大纲

 

 

学生花名册  平时成绩记录

 

 

课堂教学组织

 

 

教师仪容仪表

 

 

学生仪容仪表

 

语言板书

 

 

多媒体使用

 

教学内容、内涵、教学方法

 

 

使用教材

 

 

作业布置、批改

 

 

实验内容、质量

 

 

实验报告

 

 

学生纪律

 

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考试规范

 

试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