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质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 >> 正文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6-12-01    点击: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太原科技大学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 1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 2                        

(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 2

(二)毕业生就业率 …………………………………………… 2

(三)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5

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5

2.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5

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5

4.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6

5.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 

二、就业相关分析  …………………………………………… 8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 …………………………………………… 8 

 1.毕业生薪酬情况 …………………………………………… 9

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 10                                       3.毕业生就业稳定性 ………………………………………… 12 

    4.毕业生供需比………………………………………………13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13

(三)就业特色与优势 ……………………………………………14                           

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7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完善就业工作机制体制 …………………17                                      (二)强化就业创业指导  …………………………………………17                      

(三)优化就业服务 ………………………………………………19                      

(四)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20                                         (五)健全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20                                             

四、对教育教学反馈  …………………………………………21 

(一)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1                                      (二)根据市场反馈,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2                      

(三)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22                                    


引言

太原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光荣办学传统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学校成立以来,始终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肩负着为重型机械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人才的重任,实践着“求实、严谨、团结、奋进”的校训,使一所普通工科高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哲学、教育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主校区、南校区和晋城校区),设有16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设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18个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资格,各类学生30000余人。毕业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主要就业于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电力、材料加工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保持较高比例,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基层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工程”。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以深入开展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重点,以强化服务和拓宽就业渠道为保障,以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底蕴,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专业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长期保持较高就业率。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毕业生总数为312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41人,分布在39个专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4.09%;本科生2688人,分布在41个专业,占毕业生总数的85.91% 

(二)毕业生就业率

    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毕业硕士研究生441人,其中360人已就业,就业率为81.63%,本科毕业生2688人,其中2390人已就业,就业率为88.91%。

    2、各学院就业率

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各学院就业率最高为100%。(见表1-1)

学院

毕业生总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学院

毕业生总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05

263

86.23%

环境与安全学院

62

53

85.48%

机械工程学院

526

495

94.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96

94

97.92%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63

303

83.47%

交通与物流学院

94

91

96.81%

法学院

84

63

75%

人文社会科学院

56

43

76.78%

应用科学学院

139

115

82.73%

体育学院

29

29

100%

经济与管理学院

365

292

80%

艺术学院

88

88

100%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427

409

95.78%

外国语学院

54

52

96.30%

研究生学院

441

360

81.63%

 

 

 

 

1-1  2015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3、各专业就业率

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各专业就业率最高为100%。(见表1-2)

 

 

专业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36

121

88.97%

材料科学与工程

55

44

80.00%

材料物理

30

20

66.67%

冶金工程

35

32

91.43%

焊接技术与工程

49

46

93.88%

车辆工程

67

65

97.01%

机械电子工程

59

57

96.6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78

357

94.44%

工业设计(理)

22

16

72.7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68

141

83.93%

电子信息工程

35

26

74.29%

通信工程

67

48

71.64%

自动化

66

63

95.45%

测控技术与仪器

27

25

92.59%

法学

84

63

75.00%

工程力学

26

24

92.3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57

46

80.70%

信息与计算科学

56

45

80.36%

经济学

103

86

83.50%

电子商务

35

28

80.00%

工业工程

29

26

89.66%

国际经济与贸易

36

29

80.56%

市场营销

32

24

75.00%

会计学

102

76

74.5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8

23

82.1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67

161

96.4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81

173

95.58%

市场营销(专升本)

27

26

96.30%

生物工程

52

49

94.23%

环境工程

32

31

96.88%

环境科学

30

22

73.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7

57

100.00%

网络工程

30

28

93.33%

软件工程

9

9

100.00%

交通运输

60

58

96.67%

物流工程

34

33

97.06%

社会工作

29

24

82.76%

应用心理学

27

19

70.37%

社会体育

29

29

100.00%

艺术设计

61

61

100.00%

绘画

11

11

100.00%

工业设计(文)

16

16

100.00%

英语

54

52

96.30%

表1-2  2015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签订协议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西部计划、预征入伍和未就业等形式。截止20151220,本科2688名毕业生中,签订协议就业(国有企业、其他企业、部队、机关、其他事业单位)1017人,占本科毕业生的37.83%;国内升学329人,占本科毕业生的12.24%;出国留学6人,占本科毕业生的0.22%;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1012人,占本科毕业生的37.65%;西部计划和预征入伍24人,占本科毕业生的1.89%;自主创业10人,占本科毕业生的0.37%。(见图1-1)   


1-1   图1-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2、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将毕业生就业地域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等七个地区。毕业生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57%),其余毕业生分布在华东(115%)、华南(2%)、西南(4%)、东北(5%)、西北(4%)和华中(13%)。(见图1-2)   

 

                                   1-2   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按照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机械钢铁等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电力能源行业为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所占比例分别为37.15%、14.95%, 

    

                     1-3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6.59%、3.86%,这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为重型机械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相匹配;(见图1-3)

 4、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2015届本科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1017人,其中国有企业419人,占41.04%;其他企业111人,占10.87%;党政机关10人,占0.98%;事业单位15人,占1.47%;部队2人,占0.20%;私营企业135人,占13.27%;外资企业24人,占2.36%;股份制企业235人,占23.11%;民营企业66人,占6.49。(见图1-4)

       

                1-4 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5、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

 未就业包括“有就业意愿正在落实”、“准备招录考试”、“继续考研”和“准备出国”“其他”五种情况。截止到20151220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为381人。其中“有就业意愿正在落实”134人,占未就业人数的35.17%;“准备招录考试”72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8.9%;“继续考研”149人,占未就业人数的39.11%;“准备出国”8人,占未就业人数的2.1%;“其他”18人,占未就业人数的4.72%。针对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追踪服务和就业帮扶,并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图1-5)

        

                                         1-5 未就业毕业生类型分布

二、就业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显性的标志、是社会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尺度。我校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采取多种渠道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开展多方位调查分析,学校从 2012年起委托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形成了《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结合广泛深入的数据统计和调研分析,我校就业质量评价重点体现为薪酬水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体现了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是衡量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评价的最直观指标。

由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评价和反馈需在毕业生毕业后半年或者一年获取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再加上回收数据后还需要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本报告编制过程中还无法获取 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指标,报告本部分引用的数据来自于我校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2014 届毕业生调查形成的《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1、毕业生薪酬情况

    1)、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我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607元,比本校2013届(3230元)高377元,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3649元)基本持平。(见图2-1)

 

 

2- 本校2014毕业半年后月收入

    

   2)、月收入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有34.8%的人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2001-3000元区间段,有28.9%的人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3001-4000元区间段。(见图2-2)

 

  2-2  本校2014届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

    1:本校2014届数据标签加粗显示。

2: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学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8%,比本校2013届(71%)低3个百分点,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68%)持平。(见图2-3)

 

2-3  本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在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指标上,本校2014届所分析到的22个专业当中,有12个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于同类院校同专业水平,5个专业与同类院校同专业基本持平,5个专业低于同类院校同专业。其中,车辆工程、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专业高于同类院校同专业幅度较大,分别为13%、15%、17%。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土木工程(91%)、会计学(89%)、车辆工程(8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9%)、材料科学与工程(44%)。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和“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针对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于对比群体的专业,学校一方面需要关注并完善其教学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对专业工作岗位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对本专业及相关职业的认同感。(见图2-4)

 

      2-4  本校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与同类“211”本科院校2014届对比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而没有包括在内。

 

 

 

 

续图2-4  本校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与同类“211”本科院校2014届对比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而没有包括在内。

参照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4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3、毕业生就业稳定性

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我2014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0%,比本校2013届(18%)2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25%)低5个百分点。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见图2-5)

 

2-5  本校2013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人数% 

4、毕业生供需比

毕业生的供需比反映了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程度,体现了学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程度。2015年,累计发布岗位需求信息27000余个,其中大型招聘会参会单位205家,提供岗位需求信息9230个;校园专场招聘200余场,提供岗位需求信息8913个;网络发布需求信息15241个。为毕业生获取和发布的用人信息大约在当年毕业生总数的4倍左右,部分特色优势专业的需求信息大约在10倍左右。为毕业生提供了快捷、大量、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为了真实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每年我校组织校院领导、就业工作相关人员和部分专业教师分赴全国各地进行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他们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工作态度认证,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团队合作能力强,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工作态度 

调查显示,90.8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工作态度认真,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显示了青年学生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和追求进步、求得社会认同的价值观。

2、思想作风

调查显示,97.02%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素质,能够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水平,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德育教学效果。

3、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的基本保障。调查显示,有95.37%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适应工作能力较强,业务水平提高较快,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很快。

4、专业知识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经过几年的锻炼能在专业岗位上出色的完成任务。有94.56%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比较扎实,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工作几年后,大多都在相关专业岗位表现出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同时也有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掌握学科(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学校在教学中加强新知识教育和学科(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学术交流和探讨。

5、团队合作能力

调查显示,87.98%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的毕业生具有较高团队合作意识,与同事相处融洽,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意识强烈。同时也有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这一环节的教育,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就业特色与优势

1、职业特色与优势

根据2015年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数据,学校2014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见表2-1)。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职业类型为机械/仪器仪表(18.4%),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基本持平。

职业类名称

占本校

就业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

本校从事

该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同类非“211”本科院校

从事该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机械/仪器仪表

18.4

3171

3473

销售

7.5

3899

3880

建筑工程

6.1

4311

3743

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5.9

4311

4461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

5.6

3491

3891

机动车机械/电子

5.4

3326

3528

2-1 本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6位职业类及月收入 

2、行业集中在机械五金制造业

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见表2-2)。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为机械五金制造业(18%),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均与同类院校从事同职业类的毕业生基本持平。

行业类名称

占本校

就业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

本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同类非“211”本科院校

就业于该行业类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

(元)

机械五金制造业

18.0 

3036 

3393

交通工具制造业

10.7 

3389 

3585

建筑业

9.9 

4323 

3690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7.4 

4224 

4191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6.3 

3624 

3956

2-2  本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类及月收入

3、用人单位集中在大型企业

根据2015年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数据,学校2014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8%),与本校2013届(44%)相比有所上升;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为35%,与本校2013届(40%)相比有所下降;2014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45%)。(见图2-6,2-7)

 

2-6 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2-7  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4、区域贡献度

根据2015年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数据,本校2014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1.8%的人在山西省就业,有72.8%的人在外省就业(见图2-8)。

 

2-8  本校2014届毕业生在山西省就业的比例

  

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党委和行政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严峻性形成了共识,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把实行“一把手”工程,学校书记和校长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明确具体职责。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工作管理规定,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实行了学院就业工作年终重点考核,分专业公布就业率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走出去联系用人单位,请进来举办专场招聘会”、“供需洽谈”、“协议签订”、“定期情况通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了“一细、二清、三早”,即:①“一细”工作细,②“二清”毕业生情况清,就业意向清,③“三早”摸底工作早,获取用人信息早,供需见面早。这些措施和要求,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力帮扶”的就业工作机制,为学校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就业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就业创业指导

学校坚持把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抓紧抓好,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重视提升就业工作人员就业创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学校选配13名教师参加由省人社厅在晋城市举办的为期十天的创业教育培训;选派9名就业人员参加由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高级培训班”。经过培训,巩固和激发现有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这支队伍具有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有关就业的法规和政策,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提高就业指导水平。二是采取了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了全程化,课程覆盖全校学生,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各学院承担,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课和三年级创业指导课选用网络课程,四年级就业指导课由学校选配教师授课。通过改革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举办就业创业报告讲座。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杰出校友为学生举办26场报告。通过就业创业报告、专题讲座等多样化方式,对毕业生进行理性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四是举办和参加创业大赛。为认真贯彻“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多形式地为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2015年我校举办了学校第六届校园创业大赛,举办我校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启动了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第二届“晋商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我校共有7组队伍进入最后决赛,其中在校组5个,毕业生组2个,共获得高校在校生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复赛优秀奖2项;毕业生创业实践组优秀奖2项,2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通过这些活动将有效激发了我校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此为起点,必将开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五是组织创业培训。2014年11月我校正式成高校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截止2015年12月份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学生292人。2016年预计培训学生500人。通过培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六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成立创新创业中心。2015年4月17日,太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我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创新创业中心秉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学校、企业、政府的优势资源,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搭建集创新创业研究、指导与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产学研用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理论研究——大赛推动——众创孵化”三位一体互动平台,以提升创业思维和能力为核心,提供创业研发、创业咨询、协同创业空间 (波创众创空间)、伯乐俱乐部(MBA校外导师团队)、职业经理人联盟(山西职业经理人研究会)等服务开展活动。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模拟营销大赛、国贸商科大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举办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同创业校友面对面,对自主创新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发现成功典型和经验做法,不断总结推广;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宣讲活动,通过举办GYB培训、创业大讲堂,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

(三)优化就业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是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突出就业工作的服务职能。对此学校的主要做法:充分利用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及时发布需求信息。同时开通了“太原科大就业”微信平台,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就业信息。2015年,累计发布需求信息960余条,岗位需求信息27000余个,其中大型招聘会参会单位205家,提供岗位需求信息9230个;校园专场招聘200余场,提供岗位需求信息8913个;网络发布需求信息15241个。为毕业生获取和发布的用人信息大约在当年毕业生总数的4倍左右,部分特色优势专业的需求信息大约在10倍左右。为毕业生提供了快捷、大量、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就业进度动态监控机制,关注签约履约解约进程,全面排查和深入把握学生就业状况,对未就业毕业生、特困家庭毕业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较低的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实行跟进指导和重点帮扶。组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协会”,并以此为抓手,通过开展就业创业讲座、创业大赛、帮助企业进行前期宣传、来校服务等活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接触社会,增长才干,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一是联合原机械工业部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等六所院校共同举办就业洽谈会,形成“七校就业联盟”,依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依托这一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毕业生择业范围。二是学校组织多条线路就业工作调研组,走出去登门拜访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人才,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 2015年,学校先后派出15个调研组,由校院领导带队走访了全国10多个省市180多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就业获取了大量需求信息,为校内供需见面会顺利举办打下了基础。三是学校组织人员赴南京、安徽、常州、保定、杭州、厦门等地参加校企推荐会,积极与当地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向当地企业推荐我校毕业生,通过积极沟通联系,常州市、南通市等人才服务中心纷纷组织企业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四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校友会资源,积极开拓毕业生市场。本年度北京京城控股有限公司、徐工集团、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国新能源等大型企业纷纷到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运汽车等用人单位还与学校达成了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协议。五是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大型招聘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 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直接服务。

通过以上举措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良好的情感交流和顺畅的信息沟通,巩固、开发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开辟了较为宽广的择业空间和就业渠道。

(五)健全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

学校对就业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毕业生,给予重点关注与帮扶,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对一些就业压力较大的女同学、家庭困难的学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积极做好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许多学院,采取多渠道帮扶措施,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档案,结成就业帮扶“对子”,由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与这些学生结成“一帮一”或者“多帮一”关系,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采用手机短信、微信的方式,及时给特殊群体毕业生发送就业信息,并向用人单重点推荐,尽一切努力帮助90多名未就业困难毕业生落实单位。

四、对教育教学反馈

(一)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15年,学校围绕工程专业的能力培养和职业要求,继续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涵盖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设计的全面性与严格性,突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的工程教育模式。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为41-43周,课程时数占到总课程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全校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加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建立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五个全国性大赛校级管理平台和大学生焊接工艺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工程综合训练竞赛等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对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创新学分认定。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标准,并按照不同的标准予以拨款,使训练项目在资金上得到有力的保障。对学生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及获得最终成果的项目给予创新学分认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全年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竞赛20多项,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根据市场反馈,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继续在三个方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努力结合国际标准、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优化通识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构,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是积极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三)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优先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以及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形成体现学科专业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同时充分发挥就业对学校专业设置的预警作用。根据近三年考生优先选报专业的比例、考生调剂专业的比例及各专业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统计分析,将现有本科专业分为四类,一类专业扩大招生,二类专业稳定招生规模,三类专业减少招生规模,四类5个专业2014年已暂停招生。同时,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就业市场急需的有关专业,学校或调整招生计划、增加相关专业招生数量,或依托优势学科筹办新的本科专业。2015年日语专业恢复招生,又新设工艺美术专业,已经开始招生。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继续加大创新创业力度,丰富就业援助体系,全力做好201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